法人代表:方美(简介)

  • 方主任:17775755988(微信同号)
  • 罗主任:18274995988(微信同号)
  • 联系电话:0731-86263969
  • Q Q: 84465712 54082443
  • 新生入营基地: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
  • (自驾可直接导航:长沙杰龙学校)

网络成瘾


发布时间:2011-3-4 17:36:06 网站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扩散,加之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互联网使用者的人数以几何级数快速增长,其中不少用户因过度地、无节制地使用互联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种现象最先引起美国心理学家的关注,并把它当作互联网中首类心理性疾病

网络成瘾及其特征

(一)   网络成瘾的定义及纷争

        在众多的描述这种新的心理疾病的概念中,最常用的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也称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n,简称IA)或网瘾。这种观点是1994年Ivan Goldbeg借用DSM—IV中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最早提出的,用以说明病态的、强迫性的互联网使用现象。

        不少人对能不能用“成瘾”来命名提出了质疑,争议的焦点在于:传统意义的成瘾主要指对某种物质的依赖,这种依赖有明显的生理机制的涉入,而过度的互联网使用只是一种对互联网的心理依赖,缺乏明显的生理机制的涉入。因而,使用“病理性的”、“问题性的”、“过度的”、“不适当的”等术语是最理想的,因为它们比互联网成瘾较少理论暗示。Davis是这一观点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尽管互联网成瘾的概念被大量使用,但是它缺乏概念和理论的独特性。同时也有点用词不当,在文献中使用的成瘾是指个人对某种刺激(经常是某种物质)生理上的依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DSM—IV也没有用成瘾概念描述对某种物质或其他刺激的病理性使用或滥用,也没有把冲动赌博描述为成瘾,而是用依赖和病理性。前者针对物质,后者针对行为。因此Davis(2001)选择“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的概念来取代网络成瘾,意指一种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的冲动控制障碍,出现与上网有关的病态行为、认知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症状等的心理障碍。病态行为表现为:上网冲动控制障碍、网络性行为、耐受性、戒断、否认。

        这两种定义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没有将互联网的媒体作用和媒体内容区分开,也没有指明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是于处理一般工作还是病理性成瘾。

         Hall, Alex S.和Parsons, Jeffrey(2001)提出另一种网络相关障碍的概念——网络行为依赖(Internet Behavior Dependence,简称IBD)。关于“网络成瘾症”的其他术语还有:问题性互联网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互联网依赖(Internet Dependency)等。另外,在文献中还有一些不同的提法,如:互联网过度使用(Internet Heavy Use)、过度卷入互联网(Over -Involvement with Internet)、科技成瘾(Technology Addiction)、计算机成瘾(Computer Addiction)等。

        对网络成瘾的各种定义都反映了由于使用因特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这一行为,虽然所用名称不同,但其内涵却基本相同。“网络成瘾症”|是指患者往往没有特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其典型表现主要包括情绪低落、不愉快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二)网络成瘾的类型

         综合目前研究,“网络成瘾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色情网络成瘾。上网者迷恋网上的所有色情音乐、图片以及影像等。目前,全球约有3万个色情网站,并且以每天300—500个的速度递增。许多学者调查发现,“sex”是互联网搜索引擎中查询频率最高的词汇,网络不但成为色情媒介,提供色情资料,交换性经验,进而可能进行性交易,诱发性犯罪。有专家指出每周花费11小时以上用来漫游色情网站的人,就有色情成瘾的嫌疑。在美国,60%的公司限制员工使用互联网和30%的公司终止员工使用互联网的首要原因即是他们在网上浏览色情网页。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圣何塞婚姻和性行为中心对9000人所做的调查显示,有8%的网民每周约花11~80小时浏览与性有关的网站,具有严重的互联网色情成瘾倾向。

         网络交际成瘾。上网者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由于网络的独特魅力,很多网络使用者形成了网络关系成瘾的茧居族、电子隐士族等,痴迷网络人际关系,甚至逃避现实中正常的人际交往,产生“人机热,人际冷”的现象。

       网络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性地参加网上赌博、网上拍卖或网上购物,明知无必要,却无法控制自己。

      强迫信息收集成瘾。包括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

      游戏成瘾。包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这在许多大中小学生中较为普遍。

(三)网络成瘾的特征

1.  网络成瘾患者的时间特征

        Young(1996)发现83%的成瘾者使用网络都不超过一年,而非成瘾者使用网络大多在一年以上。由此推断网络新手更容易沉迷网络。

2.  网络成瘾患者的人格特征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发现,“网络成瘾症”患者往往具有某些特殊的人格特征,而且大多数人在对互联网上瘾之前,常有其他方面的心理障碍。

        Young(1996)根据DSM—IV中病理性赌博的修订所得测量工具,发现了259例依赖型用户。她使用16PF调查了依赖型互联网用户的人格特质,结果显示依赖型用户在自恃、情绪敏感和情绪反应、警惕性、低水平自我暴露和不顺从的特质上得分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抽象思考能力。

         1998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精神病学者Shapiro博士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互联网成瘾症病人中,大多数患者有躁狂症、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

         布兰特学院的心理学教授马丁也总结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40多位心理学家的研究,网络成瘾症倾向的个体常常是孤独的抑郁的。

         卡耐基梅隆大学Kraut等人(1998)对73个家庭的173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互联网成瘾症患者往往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

3.  网络成瘾患者的性别特征

       多数网络研究表明,男性网络使用者多于女性。大部分的网络成瘾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瘾。

       不过也有研究显示男性与女性网络成瘾的人数并无差异,而事实上女性成瘾者在网络成瘾量表的得分比男性还高,并且差异显著。

4.  网络成瘾患者的年龄特征

       对什么年龄阶段的人更容易患“网络成瘾症”的问题,各个国家调查结论存有差异。

        美国的调查显示,最有可能染上此症的是在校大学生和中年家庭妇女。但也有研究认为35岁是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瑞士的研究表明,30岁左右、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容易沉迷于互联网。英国不列颠心理学会的调查结果是:年龄在20~30岁之间,受到良好教育的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更易网络成瘾。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高发人群应该是20~30岁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可见,20~35岁的青年群体是“网络成瘾症”的易感多发人群。

杰龙学校自2006年办校以来,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采用心理辅导为主的青少年特殊教育学校,打破同类学校训练大纲及教育模式,取消长期军事训练,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实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成功改变上网成瘾、逆反出走、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性格孤僻、自卑、自闭、厌学、贪玩、早恋、吸烟、喝酒、打架斗殴、暴力倾向、奢侈消费、叛逆、亲情淡漠、心理障碍等问题青少年上万余名,成为全国首家、中国十佳青少年特色教育品牌,2013年学校被评为:“中国第一特训”。

杰龙学校是湖南省唯一一所经政府批证下成立的正规“青少年特训学校”,学校专门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杰龙教学大纲》以及《个体辅导方案》,采用人性化、个性化教学和科学管理、24小时全天候教育跟踪拍摄模式,让家长每天在家能够看到孩子在校的蜕变过程,办校十三年来创安全事故0记录,家长满意度100%,学生转化率100%,绝对保证学生在校的人生安全,同时也签订《入校协议》法律保证教育转化效果,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莅临我校参观考察。

杰龙学校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教育团队,学校设立专家策划部、心理辅导部、心理咨询部、军事训练部、文化课程部、特殊教育部、野外活动部、生活指导部、后勤部等优秀教师队伍组成的教育部门,专业致力于青少年素质教育项目的研究工作,对孩子进行专业而有效的教育,老师与学员同吃同住、亦师亦友,老师24小时不离开孩子,24小时不让任何一个孩子离开老师的视线。本着教育是一项良心、爱心工程,"一个好的老师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为宗旨开展教育工作。

分享到:
杰龙教育官方微网站